《春秋左传》摘(停更)

《春秋左传》摘(停更)

社蕙 642 2022-09-13

隐公三年

君子曰,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,明恕而行,要之以礼,虽无有质,谁能间之,苟有明信,涧溪沼沚之毛,苹蘩薀藻之菜,筐筥锜釜之器,潢污行潦之水,可荐于鬼神,可羞于王公,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,行之以礼,又焉用质,风有采繁,采苹,雅有行苇,泂酌,昭忠信也。

译:君子说:“诚意不发自内心,即使交换人质也没有益处。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来办事,用礼仪加以约束,虽然没有人质,谁又能离间他们呢?假如有诚,山沟、池塘里生长的野草,苹蘩薀藻一类的野菜,一般的竹器和金属器血,大小道上的积水,都可以献给鬼神,进给王公,何况君子建立了两国的约定,按照礼仪办事,又哪里用得用着人质呢?《国风》有《采蔡》《采革》,《大雅》有《行苇》《泂酌》,这些诗篇都是为了表明忠信的。

隐公八年

无骇卒,羽父请諡与族,公问族于众仲,众仲对曰,天子建德,因生以赐姓,胙之土而命之氏,诸侯以字为谥,因以为族,官有世功,则有官族,邑亦如之,公命以字为展氏。

无骇去世,蒙国君赐以展氏的史实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姓氏制度有帮助。上古有姓有氏,姓是血缘家族的称号,氏是姓的分支姓氏本来有别。《通志•氏族略》说:“费者有氏,贱者有名无氏”,姓的作用是“别婚姻”,因为古人朴素的优生学已经认识到“男女同姓,其生不蕃”,嫁娶要问姓,同姓不通婚。氏用来“明贵贱”。周代实行宗法制,有大宗、小宗之别,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分出来。建立侯国要得到周王许可,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的允许,即“胙之土而命之氏”。贵族获得氏的方式很多,如以国名为氏,以邑名为氏,以官名为氏,以职业名为氏,以佳地为氏,以字为氏。无弦的后人正是以其祖先的字为氏,这也是多数氏的由来。

隐公九年

凡雨,自三日以往为,平地尺为大雪

文常。

隐公十一年

宋不告命,故不书。凡诸侯有命告则书,不然则否。师出臧否,亦如之。虽及灭国,灭不告败,胜不告克,不书于策。

文常,你不告诉我,我史书上就不写。

桓公元年

秋,大水,凡平原出水为大水

文常。

桓公二年

夫德,俭而有度,登降有数,文物以纪之,声明以发之,以临照百官,百官于是乎戒惧,而不敢易纪律,今灭德立违,而置其赂器于大庙,以明示百官,百官象之,其又何诛焉。国家之败,由官邪也。官之失德,宠赂章也,郜鼎在庙,章孰甚焉,武王克商,迁九鼎于雒邑,义士犹或非之,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,其若之何,公不听

当时在隔离期间看到这一段的,很讽刺。

初,晋穆侯之夫人姜氏,以条之役生太子,命之曰仇,其弟以千亩之战生,命之曰成师。师服曰,异哉君之名子也,夫名以制义,义以出礼,礼以体政,政以正民,是以政成而民听,易则生乱,嘉耦曰妃,怨耦曰仇,古之命也,今君命大子曰仇,弟曰成师,始兆乱矣,兄其替乎!

译:当初,晋穆侯的夫人姜氏在条地战役的时候生下太子,取名为仇。仇的弟弟在千亩战役时出生,取名叫成师。师服说:“奇怪呀,国君这样给儿子取名!取名表示意义,意义产生礼仪,礼仪体现政事,政事端正百姓,所以政事成功而百姓服从;反之就发生动乱。好配偶叫妃,恶姻缘叫仇,这是古人的命名。现在国君给太子取名叫仇,他的弟弟叫成师,这就开始预示祸乱了。做哥哥的恐怕要衰微了吧!“

还书

《左传》好看但是又不完全好看,读起来还是有点吃力……总的来说称不上很有乐趣,正好到时间了也就还了,也许以后还会看吧。

另外强烈推荐网站: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

书的样子